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一花一世界中国文学中的花卉原型解读

来源:花卉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达尔文曾经说过花是自然界里最美丽的产物,它们与绿叶相映而引起注目。诗歌里对花卉的吟诵不仅赋予了花卉文化美和精神美,更证明了花卉原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诺贝尔文学

达尔文曾经说过花是自然界里最美丽的产物,它们与绿叶相映而引起注目。诗歌里对花卉的吟诵不仅赋予了花卉文化美和精神美,更证明了花卉原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里斯·梅特林克在感悟了花卉世界的美好和奇妙之后不禁感慨:“人们也许可以列举无数这样的例子,每一朵花卉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体系及取得的于它有用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了解花卉,那么我们对征兆、对幸福的表现的理解,便会少得可怜。”[1](30-53)人类对花卉的追求反映了什么样的审美特征?为何花卉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花卉原型在中国文学中有哪些文化使命?

一、花卉原型与文人审美心理追求

审美的需求是人类独有的,甚至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产生了审美体验。中国文人历来以美为最高的艺术追求,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完全在物,也不完全在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2](176)按照朱光潜关于美的说法,美不仅仅是自然物本身,更是与心灵相契合的产物,因此,美的事物产生于物与我的共鸣。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世界中,意象成为表达和宣泄美感的“婴儿”,诗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交流,并赋予美的想象,寄托美的沉思,产生代表诗歌美感的意象。那么原本属于自然万物中的“花卉”原型为何会反复被诗人吟诵,并且成为一种经典“意象”?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文人阶层对美的传颂和追求。中国文人喜欢观赏花卉,不仅表达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审美活动感受物的姿态,并不断学习花卉的美德。花卉原型成为中国文人审美的对象充分显示出文人的审美追求,文人通过审美活动获得精神慰藉。花卉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骚客的审美情感,更为他们形成审美意志提供了原型,由此花卉原型不仅是中国文人审美情趣的返照,而且是他们形成美德的途径。

宗白华在文章《美从何处寻》中说道:“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3](12)对于花卉美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阐释,通过对花卉这一美感事物的欣赏,不仅能反映自觉的审美欲望,更能在观赏花卉的过程中受到花卉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美的成长。晚唐诗人司空图集唐代文化之大成,继承了道家和玄学家的美学思想,写出了二十四种美学的境界,即《二十四诗品》。其中《典雅》有“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一句,虽是对文艺作品的艺术概括,但反映了菊花淡泊典雅的个性品质,用菊花的个性品质影响人的品质,影响文艺作品创作。再如,张潮的《幽梦影》中有这样一段对于花卉品质的记载:“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其中不乏对于花卉审美的主观看法,但是通过对这一美感经验的分析,不难发现古代文人通过种养花卉而体现出来的审美心理诉求及通过这一审美活动产生的精神变化。如此种种都可以说明:花卉作为一种美感事物的客观存在,在教育和影响个人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诗人华滋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这种来自对自然万物的细腻的感受表明花卉是表达美感欲望的中介,同时,花卉美的品质对世人产生了教化感染的作用。

美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审美国度中,人们总是自觉追求着美的事物,欣赏花卉是中国文人自觉的审美追求,以花卉为意象而进行的文学创造活动是诗人追求美的艺术表现。在描写花卉美的过程中,寄托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体验,在欣赏和创作之间形成了艺术的张力。与此同时,中国文人深受花卉美的熏陶,在欣赏和创作的张力中习得花卉的品质,形成美的品德。因而,花卉原型是中国文人对美的呼唤,文人们在这呼唤中接受花卉美的教育的熏陶,形成美的顿悟和认识。

二、花卉原型与女性书写

中国民间通常把未出阁的少女俗称为“黄花闺女”,这一说法源自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有位公主名叫寿阳公主,因梅花掉落至其额头形成“梅花妆”,这一妆容风靡全城,许多未出嫁的少女纷纷效仿,并且多采用黄色的梅花,便出现了“黄花闺女”一词。《木兰诗》中更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可见,古代女子喜欢将花卉运用在生活中并且多用于梳妆打扮。因此,花卉原型便与女性有着天然的联系,诚如叶舒宪所说:“女性与花的联系似乎是一种天然的联系。植物世界中的造化之美与人类社会的性别审美,在世人心理中诱发出两者相关的类比联想。艳丽、柔弱、娇嫩、淡雅、高贵……所有这些形容花朵之美的词汇也都同样适用于描绘女性。”[4](230)

文章来源:《花卉》 网址: http://www.hhqks.cn/qikandaodu/2021/0222/1381.html



上一篇:正本清源盆景植物名十关节酢浆草红花酢浆草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花卉冷链物流的发展分析

花卉投稿 | 花卉编辑部| 花卉版面费 | 花卉论文发表 | 花卉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花卉》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