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虎丘三花的前世今生

来源:花卉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阿要买茉莉花……”“阿要买白兰花……”对中老年的苏州人来说,这是两句充满了儿时记忆的熟悉吆喝声,往往从身板硬朗、健步行走的老妪口中传来,依然柔糯悦耳。伴随着悠扬

“阿要买茉莉花……”“阿要买白兰花……”对中老年的苏州人来说,这是两句充满了儿时记忆的熟悉吆喝声,往往从身板硬朗、健步行走的老妪口中传来,依然柔糯悦耳。伴随着悠扬的叫卖声,映入眼帘的先是一只精致竹篮,篮里的茉莉花、白兰花洁净素雅,三、五朵相缀,嫩绿枝叶相衬,格外清新,一股浓郁的清幽香味也扑鼻而至,沁人心脾。是的,茉莉花、白兰花,还有玳玳花,这就是令苏州人颇为自豪的、以“三花”为代表的虎丘花卉,也是虎丘山下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白茉莉图(绢本) 宋 佚名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水分充足,自古以来就是花卉栽培和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宋元时期,种植观赏花木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谋生的重要行业,盆栽花木买卖颇为流行。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有《卖花词》称:“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苏州人喜爱花卉,鲜花兼具观赏性和香气扑鼻的特点,常成为女性钟爱的佩饰物。据《崇祯宫词》记载,明代崇祯皇帝的妻子周皇后是苏州人,独爱茉莉花,远在京城皇宫内院,却常常思念故乡的茉莉花,为此还在所居住的坤宁宫手植60余株,晨起摘花,簇成小球,“缀于鬓髻”,还用茉莉花熏染衣物,“凡服御之物,亦俱挹取其香”[1]。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以为,茉莉形色如珠,女性戴后可以助妆压鬓,且茉莉花沾上油头粉面之气后,“其香更可爱”。李渔的《闲情偶寄》在“声容部”和“种植部”两处提到,茉莉花、珠兰花就是“助妆而设”的花卉,“花中之茉莉,舍插鬓之外,一无所用”,“珠兰亦然”。尤其是茉莉花,独受女性青睐,“其天生以媚妇人者乎?”康熙时苏州昆山人章法作《苏州竹枝词》,历数吴门诸多风俗,女性买花戴花亦是其中之一,“临门日有卖花声,压鬓高妆态更轻。哪见侍儿不插朵,多情手下学多情。”[2]时至今日,苏州乡郊上了年纪的女性仍喜欢在发间戴一朵雅致幽香小花,白色最佳,黄色次之,淡红再次之,忌大红。

随着苏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闲阶层以及城镇居民还喜好以鲜花入茶、入食,极大地促进了苏州地区花卉栽培业的蓬勃发展。如顾禄在《清嘉录》卷六“珠兰茉莉花市”条称,城中市肆的茶叶铺,喜欢到苏州市郊山塘去购买珠兰、茉莉等作为配茶,珠兰只取其子,称为“撇梗”,茉莉花去蒂,称为“打爪花”。另外春季的玫瑰花和膏子花、夏季的白荷花、秋季的木樨米等,都可作为舂膏、酿酒、钓露诸般之需。

虎丘栽培花卉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蔡京奉迎上意,专门推荐苏州人朱冲前往浙中搜求珍贵花石。朱冲办事得力,由此得到宋徽宗的赏识。1105年,宋徽宗在苏州设立应奉局,由朱冲之子朱勔负责。朱勔父子进奉的花石都通过大运河和汴河运往开封,称为“花石纲”,一纲为十船。朱勔为取媚宋徽宗,极尽搜罗之能事,更借“花石纲”之名搜刮民脂,甚至毁人室庐,令东南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方腊传》称:“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惹下民怨的朱冲、朱勔父子未得善终,宋钦宗继位后,朱勔先被流放、后被斩首。由于朱勔误国,连累后代受排斥,于是其子孙辈干脆移居虎丘山麓,并以种花叠山为业,世代相传,明人黄省曾《吴风录》谓:“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其贫者,岁时担花鬻于吴地。”乾隆《元和县志》卷十“风俗”也称:“相传宋朱勔以花石纲误国,子孙屏斥,不与四民之列,因业种花,今其遗风也。”

花卉种植业的劳动强度较之农耕要轻得多,获利却更高,逐渐吸引了当地更多的居民。到明清时期,虎丘花农名声日显,虎丘一带也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香花产区之一。清人石韫玉有一首《山塘种花人歌》,其中写道:“江南三月花如烟,花艺人家花里眠……试剑陂前石发青,谈经台下岩花紫……司花有女卖花郎,千钱一花花价昂……城中富人好游冶,年年载酒行花下。青衫白祫少年郎,看花不是种花者。”清初礼部尚书、名相张廷玉之父张英撰有《吴门竹枝词》,也称“吴市花儿半塘住,小山盆景索千钱”。[3]虎丘、山塘本就是苏州人的旅游胜地,城中子弟遇晴好天气或节日期间便会前往,遇到夺人眼球的珍奇花卉,舍得一掷千金的不在少数。顾禄《桐桥倚棹录》卷十二的描摹更生动,每逢游船云集、游人如织的节会,花农就会携带摆满数层不同品种鲜花、总名为“茉莉花篮”的篮蝶,乘小艇到虎丘山浜或专门停泊游船的野芳浜(位于山塘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的河面,又称冶坊浜),拦舱售卖给游人,“一篮一蝶,动索千钱”,即便售价高昂,仍然有不少游人慷慨解囊,这也是虎丘花农精心培植的珍奇花卉售格不菲的原因所在。

文章来源:《花卉》 网址: http://www.hhqks.cn/qikandaodu/2021/0306/1440.html



上一篇:一花一世界日常生活史视域下宋朝花生活
下一篇:打翻的花盆还能这样玩赶快动起手来

花卉投稿 | 花卉编辑部| 花卉版面费 | 花卉论文发表 | 花卉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花卉》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